在看完路易斯王子設計展之後的夜晚
我們一起度過了充滿感動的心靈饗宴!
"Every Little Step" by Adam Del Deo and James D. Stern's
A Chorus Line (歌舞線上)的紀錄片.
我還記得這是我2007年剛來紐約
第一部在百老匯看的音樂劇.
至今仍深深感動
相當難忘.
當時,也許連台詞我都似懂非懂,
但我對於單純的舞蹈與燈光結合的場面
身印腦海.
演員們對於想拿到角色的那份hunger
對於自己信心的建築與破裂
肯定與懷疑
對於那份貪求於裁定者的肯定
在後台的殘酷與現實
我看的心有戚戚焉!
當你走進audition room
也許不需花上一分鐘
他們早已經決定了你的去留
無關天份,無關耀眼與否
在他們心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早已經有了既定的"Type'
當我苦惱著叫喊There are 500 people in this audition.
當時這個audition有3000人
真正的感覺其實在auditon for Radio city 那天
我才很強烈的感受到.
下著毛毛細雨
天氣寒冷
沒有holding room
所以只能圍著建築物外牆排隊等候.
一等就是八個鐘頭
這一刻我體悟到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站在紐約百老匯上
所有人的夢想就是站在台上
發光發熱.
我看著這部片子一直到最後
原來,那份感動其實就是單純的看見演員們
在台上唱著,舞著
全心全力的為著自己目標而努力著.
一份渴望百分百的演出.
"I always want it" they said...
Dancer當然都是很小就開始訓練,
歌舞線上更是所有舞者渴望進入的音樂劇殿堂.
因為寫著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所有演員們的故事
電影是在說著2006百老匯的revival "歌舞線上"
這一部在1975年得到東尼獎說著有關籌備一齣音樂劇的故事.
從一開始就顯現演員們的緊張,害怕,期待
等著要你殺我奪的現實故事
"歌舞線上"是Michael Bennett的構想,身兼導演以及編舞者,
坐下來與22為專業的舞者們細談,
並且現場錄音下來他們談話的內容.
他們每次期待au上的心情.
身為舞者從小的夢想.
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一個職業舞蹈巨星如何屈就自己委身於chorus中的心情.
等等...
電影中有趣的是
當時原本的演員們也都出現在片中
(Donna McKechnie, the original Cassie)原版的Cassie
說明當時的狀況
當時的心情
新舊穿插帶您重返最初及最後.
The audition panel includes Jay Binder, the casting director, (製作)
Bob Avian, the original show's co-choreographer and the new show's director, (同時為原版的編舞者以及revival的導演)
Baayork Lee, who played Connie in the original show and is the revival's choreographer(原版的Connie以及revival的編舞者)
所有的演員在你看不到的時候
流著汗,咬著牙競爭,哭著
這是觀眾看不到的
在這部片中,能讓你體會到.
這些演員以許在實際生活中不容易相處
因為老是愛以自我為中心center center
但在片中卻是如此的有趣,
他們的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想法
他們的天份與努力
是讓觀眾獲得滿足的必需品.
我想那份感動
站在台上
真的只屬於自己
當我度爛著這樣的audition生活不像話時.
我一邊也深陷其中
這麼美好的感動
我要怎麼戒掉呢?
台灣還沒上先看預告片吧!
- May 17 Sun 2009 03:17
"Every Little Step"-歌舞線上紀錄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